![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可獲取更多免費教程及資訊 云朵課堂公眾號](http://zhonglinks.com/article/img/微信群.png)
2023年以來,北京、廣州、濟南、大連多地發布了義務教育學位預警。北京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2022年北京已累計增加了18萬個中小學學位,并計劃在2023年繼續增加2萬個中小學學位。這些學位壓力源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當年出生人口的大幅增長。
但故事的另一面是,在短短一年生育高峰后,從2017年起,我國出生人口持續快速下滑,從當年的1723萬人降至2022年的956萬。出生人口大幅波動,也對不同教育階段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講座教授、特區政府前人口顧問葉兆輝形容為“多米諾骨牌效應”,他警告說,出生人數下降首先會影響幼兒園,然后是中小學和大學,最終影響到勞動力。
中國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之后,教育如何應對人口之變?各地政府又該如何根據學齡人口變動趨勢科學規劃未來數十年的教育資源配置?城鄉之間的教育差異是否會進一步拉大?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中國教育戰略學會區域教育分會理事喬錦忠曾專門調研人口變動與教育資源配置的關系,并參與教育部多個司局政策咨詢、省市縣教育規劃編制和政府評估。就相關問題,他近日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2035年義務教育在校生或減少三千萬 第1張 2035年義務教育在校生或減少三千萬 第1張](https://pics4.baidu.com/feed/c8177f3e6709c93d9a4bf661a13f31d7d00054fd.jpeg@f_auto?token=6449c446d3332120e57fe46d96ce6510)
最先感受到人口負增長的就是學前教育。圖/視覺中國
2035年義務教育在校生或減少3000萬
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中國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隨著新生兒持續下滑,學齡人口會相應減少,人口變動將如何影響不同階段的教育資源需求?
喬錦忠: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總和生育率就已降到2左右,這個數字至少達到2.1,才能達到人口正常世代更替水平。2016 年,國內實行“全面二孩”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政策效應很快釋放完畢。2017年開始,全年人口出生數持續下降,2018年又比2017年減少200萬人,2020年、2021年都比前一年減少200萬左右,未來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的趨勢基本是不可逆的。
現在婦產科已經從過去的床位緊張到過剩,幼兒園這兩年也沒以前那么難上了。所以,最先感受到人口負增長的就是學前教育,目前這個階段受到的沖擊最明顯,但從更長期來看,義務教育未來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我們團隊用模型預測了2020~2035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齡人口變動,發現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數先短期緩慢上升,在2024年達到峰值約1.46億,隨后呈現加速下降趨勢。2025~2028年平均每年學生以一兩百萬的量級在減少,2028~2035年每年減少三四百萬的規模。具體而言,小學學位需求峰值出現在2024年,比2020年多出了約485萬,初中學位峰值稍晚,出現在2029年。最終至2035 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規模將比2020年的1.4億減少約3000萬。實際上,當時我們做預測時使用的總和生育率數字是1.5,但2021年的總和生育率已經降到了1.15,現實可能比我們所預測得還不樂觀。
中國新聞周刊:在校生減少3000萬,學校是否也要相應減少?
喬錦忠:事實上,自2003年以來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一直呈減少趨勢,2020~2035 年期間將繼續延續這一趨勢,而且下降速度逐步加快。預測表明,2035 年全國小學、初中需求數分別為9.28萬和4.79萬,較2020年分別減少5.14萬和0.38萬。顯然,人口負增長對小學影響比初中要大,因為小學在規劃時分布更密、服務半徑更小,所以總體基數上也更大,而初中輻射的面積更大一些,所以存在更多冗余空間。
中國新聞周刊:也就是說,由于生源減少,12年后,小學數量將至少減少一半,未來哪些學校可能會第一波關停或倒下?
喬錦忠:人口萎縮較為嚴重的地區小學可能會最先收縮,這主要與學校所處地理位置和社會環境有關。另外就是民辦小學可能也會“死掉”一批,尤其在民辦校占比較高的地區,有的地區民辦學校在校生數甚至超過了公辦學校,這可能與當地政府的財力相對較弱,對公共教育的投入不夠有關。但在義務教育階段,還是應該回歸公辦,這兩年國家在政策上在積極調整,在引導和督促地方政府切實承擔法定的教育責任。
總的來說,未來教育供求關系一定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帶來的結果有兩個:一方面是學校出現招生困難,部分會倒閉;另一方面,隨著生源減少,學校自然而然就要轉向小班化教學,班級規模會縮小,生師比也相應降低,老師也終于有條件從主要關注班級控制,轉向更關注每個個體,這客觀上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世界上其他經歷了“人口塌陷”的國家在教育上也都經歷了這樣一個趨勢:未來中國的義務教育肯定要走小班化、提升質量的道路。
中國新聞周刊:日本少子化趨勢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變明顯,從1990年代起,日本教育理念發生顯著變化:開始提倡“寬松教育”,小學廣泛引入“體驗式學習”。中國現在每個教育階段還是很“卷”,未來隨著教育供求關系變化,是否也會走日本這種路徑?
喬錦忠:有很大的可能性。未來升學會變得更容易,學生也不需要那么緊張,我們在教育的節奏上也會把控得更好一些,學生也從單純關注分數和排名轉向關注知識本身,不再需要陷入各種競賽的怪圈中,這有利于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辦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還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教育供求關系變化過程中,辦學條件標準調整的時機很重要,因為各地所需學校數量的多寡既與學齡人口規模有關,也與辦學條件標準有關。比如現在教育部規定小學班額不超過45人,中學不超過50人。未來這一標準到底應何時調整、怎么調?個人認為應盡量避免在學位需求波動較大的年份,簡單大規模建設或撤并學校。政府在建設和撤并學校時,還應靈活調節辦學標準,共同應對學齡人口增減。適時調節辦學條件標準,比如對班額的調控,能使學校供給保持相對穩定,有一定量冗余,避免財政資源浪費。如果僅為了滿足高峰時的需求,過量新建學校,學齡人口在達峰后迅速下降,大量新建學校可能就會形成資源浪費。
中國新聞周刊:學校數量減少同時,這一過程中師資配置會發生哪些變化?
喬錦忠:與在校生數變化趨勢類似,2020~2035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需求量總體減少,按現行生師比標準,到2035年全國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小學教師需求量過剩較大,初中教師先短缺后過剩。
為應對這些過剩,除縮小班級規模、降低生師比外,未來應在穩定部屬和省屬師范大學招生計劃的同時,逐步減少師專和高職高專的師范生招生,保持一定的師資規模和質量。另外,師資培養體系也要調整,調整師范專業設置,擴大音、體、美、勞、通用技術、學前、托育和特教等學科招生人數,減少文化科目招生計劃。實際上,現在的師資供給存在較為嚴重的結構性缺編,語數等大課類老師相對容易過剩,而藝術、體育、科學等小課類老師更為短缺。
2031年城區在校生規模或超過村鎮
中國新聞周刊:你談到了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學校數量和師資需求總的變化趨勢,具體到城鄉間會有明顯的差異嗎?
喬錦忠:未來學齡人口在不斷減少,但城市化還會繼續推進,根據我們的預測,學生的城市化率要比人口城市化率要高出十幾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有些成人不一定在城市生活,但他們的孩子可能在城市上學。預計2031年前后,全國城市在校生總量會超過鄉鎮和農村,此后一直領先,這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后,國內義務教育將總體進入以城市教育為主體的時代,到 2035 年城市在校生比鄉鎮、農村將多近1000 萬。不過,全國各地進入城市教育為主體的時間會有差異,發達省份會早于2031年進入,中西部落后地區可能會晚一點,因此各地在教育規劃和資源配置時應因地制宜,因時而動。
這一過程中,農村小學生減幅最大,2020~2035 年間年均減少67.45萬人,2035年較 2020 年減少約 1079.18 萬。村小需求數也呈快速下降趨勢,到2035年所需學校數可能還不足2020年一半,只需3.55萬所。未來農村地區會有大量教育資源是閑置狀態,除了保留必要的教學點和鄉村小規模學校以外,在脫貧任務完成后,建議不再向農村地區傾斜教育資源,當然對于必要、需保留的教學點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在經費上應按照高于一般學校辦學條件的標準投入,以更好保障有特殊需求的兒童。
但在大方向上,總量上,資源一定要向城鎮傾斜。未來15年內,義務教育階段學齡人口會不斷向城市聚集,根據測算,與2020年相比,城區在2026 年(高峰年份)需新建小學4000 所,2030年(高峰年份)新建初中4000所。城鎮地區教育公共財政預算事業費所需增加額遠大于農村地區,2020~2035年年均增加555.25億元。不過,隨著整個社會老齡化加劇,養老、醫療、衛生保健方面不斷增長的財政需求肯定會擠占教育經費,這也是沒辦法的,人口結構的變化未來必然會影響到教育經費在整個財政支出中的占比。
未來教育資源的配置要充分考慮農村向城市轉移這個大趨勢,調整一定不能過于滯后。調整過程中,城市化率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參考指標。在逆城市化現象出現之前,把教育資源優先投向城區是更有效率的,也能更好保障最大多數的學生接受更優質的教育。
巨型大學難再見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或大量出現
中國新聞周刊: 人口結構變動最終也會影響到高等教育。比如在以私立高校為主的日本,受少子化影響,很多大學也面臨招生不足和運營艱難的情況,進而刺激了一些大學惡性競爭,為了搶生源,無底線降低招生門檻,以至后期日本大學內出現了“過于彈性化的招生機制”,并導致一流大學大學生不會分數式計算等“學力崩潰”現象。中國與日本不同,高等教育以公立為主,隨著義務教育階段的生源危機延伸至大學,會對中國高等教育產生哪些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喬錦忠:日本的這種情況在未來的中國也可能出現。隨著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未來中國高等教育的總體規模會萎縮,部分辦學質量不高,又無特色的高等學校會面臨關停并轉的局面,高等學校的數量將會有所減少,學校的規模將變小,像現在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和浙江大學等巨型大學將很難再看到,同時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會進一步提高。
雖然我國的高等教育系統以公立大學為主體,而且最頂端的教育資源永遠是稀缺的,但未來大學之間的競爭也會加劇,預計不久的將來“雙一流”建設高校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當然這種情況的出現,同時也為高等教育本身可能提供了系統優化和提高質量的契機。
當未來學生數量減少,學生選擇權更多的時候,必然會激發各個高等學校增強內部改革的動力。中國當下的高等教育系統整體是缺乏彈性的,特別處在金字塔尖的高校,自身進行內部改革的動力和意愿不強,基礎學科不能沉下心來長期堅持攻艱克難,應用學科對市場和供求關系的變化不敏感。隨著學齡人口的減少,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和普及程度的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必然會進入買方市場,屆時學費收入會減少,政府提供的資助可能也會減少,各高校為了生存需要,必然會調整戰略進行差異化發展。
此前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中,尤其是1998年高校擴招中,產生了很多后續問題。由于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啟動非常倉促,沒有按照科學的節奏來走,簡單快速攤大餅的發展模式加劇了高等教育內部的結構失衡。按照國外經驗,工程、醫學,甚至師范教育本應是精英教育,不是任何層次的學校想辦就能辦,但現在低層次的工程、醫學和師范教育比比皆是。從結構上看,真正學術性的高等學校占比不應太高,更多的高校應以培養應用型學生為主,辦學主要指向就業。因此,隨著大學生的減少,未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可能也會大量出現,學校會給學生提供更多和企業合作的機會。大部分高校會主動選擇特色化的發展方向,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
另外,現階段中國高等教育階段的“放水”還是比較嚴重的,很多四年本科生實際上在校學習只有三年,剩下一年基本都在實習或社會實踐。此外,對數學、物理等門檻較高的基礎學科,如果嚴格按照學業質量標準,每年會有很多學生被淘汰。未來隨著少子化和高等學校之間競爭的加劇,各學校為了生存會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建立相對完善的內部質量問責機制,強化教學過程監管。政府也應順應形勢而為,對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和質量提升進行相應引導和問責。
發于2023.2.27總第1081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雜志標題:喬錦忠:教育如何應對人口之變?
記者:霍思伊 實習生/李金津
相關問題
- 07-10 國家博物館: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館內開展講解活動
- 07-10 教育部:將努力跑出就業加速度 幫助更多畢業生就業
- 07-10 河南:研學旅行將納入鄭州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
- 07-10 2022年全國職業本科招生7.63萬人,同比增長84.39%
- 07-06 湖北一學生高考志愿被同學惡意篡改 官方:將恢復此前志愿
- 07-06 財政部下達2023年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項目預算3000萬元
- 07-06 6月教育行業融資2.24億元,全部來自東南沿海地區
- 07-04 寧夏印發實施方案,到2025年底實現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基本健全
- 07-04 四季教育2023年凈營收3420萬元,非學科培訓的學習服務占總營收54.1%
- 07-03 河南省:2024年全省再創建500所人工智能實驗校
- 最新回答
-
直播自動回復軟件_專業選擇,助力直播高效運營與管理 **一、直播自動回復軟件:智能適配開啟精準服務** 開場語:在直播行業風生水起的當下,觀眾互動信息海量涌來。直播自動回復軟件的智能適配功能,如同精準導航,能依據不同直播場景,迅速給出恰當回應,開啟高效服務之旅。 1.場景識別敏銳。無論是美妝帶貨、游戲競技還是知識科普直播,軟件瞬間判別。若美妝直播中觀眾問“這款口紅適合黃皮嗎”,自動匹配美妝知識庫,精準解答,滿足觀眾對產品細節的需求。 2.主播風格協同。針對幽默主播,回復語言俏皮活潑;嚴謹知識型主播,回復專業規范。觀眾調侃主播“講太快啦”,軟件依主播風格回“別急,知識點這就‘慢放’,保你跟上”,契合氛圍,提升觀眾好感。 智能適配到位,為直播高效運營筑牢根基,開啟良好互動第一步。 **二、直播自動回復軟件:知識拓展強化專業形象** 開場語:觀眾對知識的渴望日益增長,直播自動回復軟件的知識拓展能力,恰似智慧錦囊,豐富解答內容,助力主播樹立專業權威。 1.關聯知識推送。觀眾咨詢某電子產品參數,軟件不僅給出基本信息,還拓展同類產品對比、行業趨勢,如“這款手機芯片性能領先競品,未來芯片發展向[具體方向]”,讓觀眾收獲更多,加深對主播信任。 2.熱點融入及時。當下熱點話題關聯直播內容時,迅速更新回復。如科技直播遇5G熱點,觀眾問影響,軟件結合專業知識科普,展現前沿性,吸引觀眾持續關注,強化專業形象。 知識拓展得力,直播自動回復軟件將助力直播管理更專業,吸引更多流量。 結尾總結:總而言之,直播自動回復軟件依靠智能適配與知識拓展雙劍合璧。巧妙運用,就能在直播浪潮中,高效處理互動,助力直播高效運營與管理,于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收獲粉絲傾心,推動直播事業發展。
訪客 回答于02-10
直播自動回復軟件_智能工具,助力直播間提升互動效率 開場語:在直播行業如火如荼發展的當下,如何讓直播間時刻保持熱度、高效互動成為主播們的關鍵課題。直播自動回復軟件宛如一位智能助手,閃亮登場,憑借其強大功能,精準捕捉觀眾需求,及時給予回應,為直播間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開啟直播互動新篇。 一、開場暖場賦能 1.熱情歡迎激活。軟件預設多種風格的開場歡迎語,當新觀眾涌入,隨即送上個性化問候,如主打幽默風的直播間可發“嘿,歡迎新老鐵入場,咱這直播間可比快樂星球還好玩,準備好一起嗨了沒?”瞬間點燃氣氛。 2.引導關注留存。緊接著拋出關注引導,“點個關注不迷路,后續福利多多,精彩不斷,保準讓您每場都有新收獲!”吸引觀眾留存,壯大粉絲隊伍。 二、實時答疑解惑 1.常見問題速應。針對直播產品的特性、使用方法等常見疑惑,軟件提前錄入精準答案。比如美妝直播,觀眾問某款口紅是否掉色,自動回復迅速給出“這款口紅采用特殊鎖色工藝,持妝超久,正常喝水吃飯基本不掉色”,讓主播專注展示產品亮點。 2.復雜問題巧轉。遇到專業性強、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自動將問題轉接至后臺專業人員,同時告知觀眾“稍等片刻,技術大神馬上來為您深度剖析,精彩馬上回來”,確保解答的專業性與及時性。 三、互動玩法助推 1.話題討論發起。直播過程中,軟件按設定時段自動拋出熱門話題,如美食直播問“大家年夜飯最愛吃的一道菜是啥”,瞬間引發彈幕狂歡,觀眾紛紛分享,增強參與感。 2.互動游戲引導。適時推送互動游戲規則,像知識競賽直播間發“來啦,下一輪搶答即將開始,準備好你們的手速和腦力,答對贏好禮哦”,激發觀眾競爭意識,提升活躍度。 結尾總結:直播自動回復軟件作為智能工具,從開場暖場、實時答疑到互動玩法全方位助力。主播借此打造熱鬧非凡的直播間,提升互動效率,吸引更多流量,在直播浪潮中穩健領航,鑄就直播傳奇。
訪客 回答于02-10
自動回復話術_實用技巧,打造高效客服回復體系 開場語:在如今快節奏的商業交互中,自動回復話術如同客服的得力助手,能迅速回應客戶需求,提升服務效率。掌握實用技巧,精心打造回復體系,對企業運營意義重大,關鍵要點需精準把握。 一、精準內容搭建 1.產品知識詳解:以電子產品為例,客戶詢問手機性能,自動回復應涵蓋處理器型號、運行內存、攝像頭參數等詳細信息,用專業術語闡釋優勢,讓客戶快速了解產品核心賣點。 2.服務流程引導:當客戶咨詢售后問題,清晰告知退換貨條件、維修網點查詢方式,如“您可在官網售后專區申請退換,或致電400-XXX-XXXX查詢附近維修站”,提供便捷指引。 二、語氣風格塑造 1.親切友好風:開篇用溫暖話語問候,“親愛的朋友,很高興為您服務”,全程語氣輕柔。客戶反饋問題,回復“別著急,我們一起看看怎么解決”,安撫情緒,拉近心理距離。 2.專業嚴謹風:涉及金融、醫療等專業領域,保持專業口吻。理財咨詢,依據市場數據闡述收益風險,引用法規政策,如“根據現行《理財管理辦法》,這款產品年化收益……”,彰顯專業權威。 三、動態優化調整 1.熱點跟進更新:時尚品牌遇流行趨勢轉變,自動回復及時融入當季新品元素,如“本季大熱的復古風服飾已上架,回復‘新品’了解詳情”,保持內容時效性,激發客戶興趣。 2.客戶反饋改進:定期收集客戶評價,若普遍反映回復復雜難懂,簡化語言、突出重點,持續提升實用性,適配客戶需求。 結尾總結:自動回復話術是構建高效客服體系的關鍵。精準搭建內容、塑造適宜語氣、動態優化,運用實用技巧,既能快速解答客戶疑問,又能提升品牌形象,助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訪客 回答于02-10
微信視頻號自動回復_實用指南,助力提升用戶粘性與活躍度 **一、微信視頻號自動回復:精準識別開啟有效溝通** 開場語:在微信視頻號蓬勃發展之際,私信咨詢紛至沓來。精準識別功能如同敏銳的“鷹眼”,能迅速洞察用戶需求,搭建起順暢溝通的橋梁。 1.關鍵詞精準捕捉。用戶詢問視頻創作技巧、產品詳情等,系統瞬間鎖定關鍵信息。若提及“視頻剪輯軟件推薦”,即刻推送幾款熱門且易用的剪輯軟件,附上簡要特點,讓用戶快速獲取所需。 2.語義深度理解。面對復雜問題,如“我想拍戶外美食探店視頻,怎么選景和準備食材”,自動回復憑借先進語義分析,結合經驗給出詳細建議,避免答非所問,開啟有效互動。 精準識別到位,為提升用戶粘性筑牢根基,開啟良好溝通第一步。 **二、微信視頻號自動回復:個性定制強化專屬體驗** 開場語:千篇一律的回復易被用戶遺忘,個性定制則能讓自動回復“熠熠生輝”。它如同為每位用戶量身打造服務,滿足多元喜好,強化專屬感受。 1.風格適配多樣。針對幽默風趣的知識科普號,回復語言詼諧幽默。用戶調侃“博主知識太硬核,消化不了”,自動回復“別慌,知識‘嚼一嚼’,樂趣少不了,我再給你通俗講講”,營造輕松氛圍。 2.人群區分精準。面向老年群體的養生視頻號,新手老人問基礎養生常識,自動回復給出簡單易懂的指引;資深養生愛好者咨詢進階調理方法,推送專業資料,貼合不同層次,增強用戶粘性。 個性定制有力,微信視頻號自動回復將助力提升用戶活躍度,吸引更多關注。 結尾總結:總而言之,微信視頻號自動回復依靠精準識別與個性定制雙劍合璧。巧妙運用,就能在微信視頻號運營中,高效處理私信,提升用戶粘性與活躍度,于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收獲粉絲青睞,推動賬號發展。
訪客 回答于02-10
微信視頻號自動回復_智能設置,提升用戶互動體驗與滿意度 開場語:在微信視頻號蓬勃發展的當下,自動回復功能猶如一把智能鑰匙,開啟了創作者與用戶深度互動的大門。合理運用這一功能,能迅速回應觀眾關切,營造良好交流氛圍,全方位提升用戶體驗,為視頻號的成長之路鋪就基石。 一、歡迎語巧設計 1.風格個性化。根據視頻號定位,打造專屬風格。若主打文藝風,可寫“您好呀,踏入這詩意視頻天地,愿往后的每一刻都能與您共赴心靈之約,有何期許,盡情傾訴。”瞬間拉近與用戶距離。 2.福利引導式。對新關注用戶拋出誘惑,“歡迎加入!即刻回復‘福利’,領取限量版精美壁紙,開啟專屬驚喜之旅。”吸引用戶進一步互動,增加留存可能。 二、常見問題精回復 1.內容分類梳理。將產品咨詢、技術難題等問題分類。如美食號,對食材選購、烹飪火候問題分別預設答案。用戶問“紅燒肉怎么選肉”,精準推送選購要點,節省溝通成本。 2.動態更新優化。隨著視頻內容迭代,更新回復。科技號推出新軟件教程后,及時更新軟件安裝問題回復,確保信息時效性。 三、互動環節巧植入 1.話題投票發起。定期發起趣味投票,如時尚號問“今秋流行色,您更愛焦糖棕還是霧霾藍”,激發用戶參與熱情,彈幕評論區瞬間熱鬧,增強活躍度。 2.作品推薦引導。依據用戶瀏覽足跡,推薦相關作品,“您剛看完攝影技巧,這有進階實戰案例,點擊[鏈接],解鎖更多精彩”,延長用戶停留時間。 結尾總結:微信視頻號自動回復通過巧妙設計、精準回應與互動植入,智能提升用戶體驗。創作者借此強化與觀眾紐帶,收獲高滿意度,于視頻號浪潮中穩健前行,書寫自媒體華章。
訪客 回答于02-10
- 本月熱門
取消評論你是訪客,請填寫下個人信息吧